基层血液净化技术培训中心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介绍详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由肾内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ICU 三区、 东圃广氮新村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暨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专科门诊等六个部分组成。将原有业务不断发展创新, 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孟肾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返流性肾病,梗阻性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  急、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结核,肾结石等肾脏疾病有丰富经验。

常规开展肾穿刺活检、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人造血管搭桥术、  腹膜透析管腹腔置入术、  颈内静脉 穿刺双腔管置入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双腔管置入术、  股静脉穿刺术、  深静脉半永久管植入术。  开展腹 膜透析及肾移植前检查及治疗。

注重亚专科发展,  在总体布局均衡的前提下,  不断深入细化,  一批优秀的亚专科应运而生,  如血 管通路介入肾脏病学、  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  肾小球疾病规范化诊治、  肾脏病理诊断等。  亚专科的发 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物,  刘璠娜 2020年 12 出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营养代谢专业 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波于同年出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与肾脏病学青年分会主任委员。  在胡 波的带领下,  血管通路亚专科在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猛,  已成为肾内科的强势学科,  在华南地区乃至 全国都具有绝对优势。  常年吸引包括广东、  湖南、 湖北、 海南、 广西等各省市疑难患者慕名前来,   日 均手术量达 15 ,  年手术量超过 2000 多例。 同时还定期开展血管通路系列讲座,  吸引多地市近 500 名专科医生进修学习。

肾内科病房现有在编人员共55人,计有医师20名(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3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师18人,护士8名)。

血液净化中心(含ICU三区)现有在编人员共51人,计有医生6名,工程师1名,血透护士47名,其中护理师28名,主管护师6名,血透专科护士4名

东圃爱心血透中心现有在编人员共16人,计有医生1名,工程师1名,护士14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

暨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现有在编人员共18人,计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血透专科护师13名。

肾内科现有在编人员共计141人,医师28名,护士111名,工程师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获得博士学位9名,硕士学位12名。

血液净化中心:中心现有规律血液透析患者 200余名,  行责任护士终身管理制,  并设立血管通路、 糖尿病等专项管理护士团队,  每周进行形 式多样的患者宣教活动,  全方位管理透析 患者的健康状况, 患者生存率高,并发症少,  生活质量好。

2013年,  被评为广东省标准化血液净化培训基地  及广东省教育厅血液净化研究工程中心,  承担广东省及全国培养血液净化专业人才的重任,  同年成为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2018年成立暨南大学肾脏内科与血液净化研  究所。 目前拥有透析设备 80台,  其中血液透析机49 台,  血液透析滤过机27 ,  床边血液净化机 4 台。 除了进行血液透析 (HD)  、血液滤过 (HF)  、血液透析滤过 (HDF)  、血浆交换  (PE)  、血液灌流 (HP)   连续性肾功能替代治疗 (CR RT) 、腹膜透析 (PD) 、高容量血液滤过 (H VHF)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 (DF PP) ,   小儿血液净化等治疗方式外,  近年己成功开展高危妊娠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  (HD-HP)    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  (HF-HP)  、构橼酸体外抗凝方式下各类血液净化治疗、  小儿构橼酸血液净化治  疗、 血浆胆红素吸附、  超纯血液滤过  (PHF)  、床边 CR RT联合E CM0等先进治疗模式,  并先后与呼吸科、 心外科、 ICU进行多学科联合,  成功使用床边CR RT联合 E CM0方式成功治疗多例疑难重症患者。  血液透  析中心现有主管医生 6名,  工程师 1名,  血透护士 47名,  其中护理师 29名,  主管护师 6名,  血透专  科护士4名,  由余惠霞、 曹锐分别管理重症肾脏病及血液净化中心和门诊血液净化中心,  医疗力量雄厚。

 

【医疗特色】

2012—2020年,肾内科开展一系列特色医疗项目及新技术。

疑难肾病的诊治继发性肾脏病,风湿免疫性肾病,产后、手术创伤后肾损害发展为肾脏衰竭进入透析的比例近年来不断增高。医院抢救继发性肾病,逆转手术创伤后肾衰竭500多例,为一部分患者赢得时间进行自身恢复。2019年,联合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全科等成立糖尿病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组。2020年起,在刘璠娜主持下,科室联合心血管、核医学、骨科、外科等多学科联合成立CKD-MBD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小组(MDT),更好地服务于CKD患者。

重症病人的血液净化治疗除普通透析外,科室对各种重症病人的血液净化治疗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多种疑难重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整形后引起多器官脂肪栓塞、先天性鸟氨酸环化酶缺乏症、药品毒品所致的重度中毒、终末期重症肌无力、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脂血症、终末期肝衰竭、外伤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均有对症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基本涵盖国际国内所有的血液净化技术,例如已开展多种抗凝方式下的单重血浆置换治疗及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联合ECMO的持续性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开展枸橼酸抗凝、血浆吸附滤过、免疫吸附等新技术。

小儿血液净化小儿血液净化已在科室开展近16年,救治患儿最大14岁,最小出生3天。在抢救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药物中毒、横纹肌溶解(RM)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症(MODS)等疾病及进行相关血液净化治疗方面累积了丰富且成熟的医疗经验。曾协助深圳市妇幼保

健医院成功救治1.6千克新生儿,顺利行血液净化治疗,系中国最低体重的新生儿血液净化。2020年,成功采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法,成功治愈一名RM并发MODS,入院时肌酸激酶(CK)高达240565U/L的12岁重症患儿,收效甚佳,预后良好。2011—2021年,科室小儿血液净化中心接诊数名肾病相关患儿,治疗效果佳,前后共有12名患儿进行规律血液透析,转出1名,成功肾移植2名,现有规律透析8名,其中最长透析龄已有7年。

复杂性内痿修复术及复杂性人造血管搭桥术肾内科自1990年末由尹良红主持开展血管通路建立工作,1991年在陈湛华、蔡启德、郑绮宜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医院首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人工血管搭桥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等,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9年来,胡波在尹良红带领下,进一步发展探索,成立血管通路团队,将血管通路工作提升上新的高度,创下业内多个“第一”:广东省第一个开展内瘘超声介入治疗的单位(2014),成立华南

地区第一个血管通路临床培训中心(2015),国内首创人工血管内瘘取栓手术新方法并在全国26省推

广应用(2016),广东省第一个开展内瘘球囊扩张促成熟手术的医生并已发表论文(2016),广东省

第一个开展长段CTO闭塞内瘘的医生并已发SCI论文(2017),第一个发明并开展MPGE感染人工血管手术的医生并已完成部分随访待发表SCI论文(2017),华南地区第一个开展超声引导下精准内瘘限流术的医生(2018),被授予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在华南地区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动静脉内痿成形术、人工血管搭桥术、前臂贵要静脉转位血管成形术、大隐静脉移植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溶栓术、复杂动静脉内瘘阻塞修复术、皮瓣移植动静脉内瘘修补术、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等。10年间,科室手术量稳步上升,2018年手术量1644台,2019年达到3209台。科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国内200多家医院培养500余名血管通路进修医生。

复杂性置管术科室开展复杂的深静脉置管术,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植管术。包括:临时双腔静脉导管置管术和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置管术。与介入科合作开展DSA引导下中心静脉开通术。腹膜透析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1991年以来,蔡启德主持开展腹膜透析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2009年以来,胡波在蔡启德的带领下继续开展腹膜透析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派专科护士进修腹膜透析,组建和成立腹膜透析中心。2017年,成立华南地区第一个远程自动腹膜透析示范中心。2021年开设腹膜透析专科门诊,每次配备一名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出诊。2020年,开展新技术经皮B超引导下置管术,

现有腹膜透析护士长1名,专科主任1名、专科医师1名、专科护士1名。

 

肾内科历来重视临床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完成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及研究生班的肾内科及诊断学部分理论讲课,指导见习及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

【研究生教学】

2001年有医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来,培养条件逐步健全和提高,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14名,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96名,培养博士后研究生10多名。其中郑慧渊与罗丽花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郑慧渊和唐晓虹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张雪玲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2010年,尹良红被评为医学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目前肾内科共招收博士研究生36人,其中全日制博士4人,在职博士32人。

截至2021年6月,肾内科毕业硕博研究生83人,大部分工作在国内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临床一线,部分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亦取得不凡的科研成果。2014级研究生曾淑菲、2015级研究生伍宏伟和褚畅、2016级研究生陈昕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采用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进行行业前沿讲座,论文写作培养等。鼓励学生创新,提升主观能动性,从2015年起设立研究生读书报告会(隔周三下午),由本院医生主持,交流文献心得,探讨实验进展。

【规培工作】

肾内科高度重视规培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除日常临床带教学习外,现有学习活动包括:每月单周周四主任查房,双周周四规培教学查房;每月单周周二疑难病例讨论,双周周二专科业务学习;每月单周周三病理阅片;定期举行规培生考核工作。除关心规培学生的学习情况,肾内科还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予学生生活及心理上的关心和爱护,刘璠娜曾获评医院“优秀住培带教老师”。

【医护人员进修】

接受外院医生和护士进修,包括广东各地市及山东、湖南、河南、河北、西藏、宁夏等多省份的医生和护士2000余名,其中血管通路亚专科已成为省内强势学科,吸引着众多专科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参与西藏林芝地区合作项目,为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培养进修医护人员6名,尹良红两次到西藏帮助林芝地区组建血液透析中心。

培训基地情况介绍:

 东莞东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有血液净化设备62台,CRRT1台,拥有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一套,专业血液透析管理系统1套,血液透析人数300余人,腹膜透析250余人,年血液透析人次4.5万余人次。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RRT、双重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免疫吸附等净化技术,为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科室配有日立便携式超声机1台,有肾脏病专科手术室,开展了临时及半永久血透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及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内瘘球囊扩张术等,建立了血管通路多学科协作(MDT)团队。

 

培训基地负责人介绍:

苏晓燕:主任医师,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及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基层腹膜透析专业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曾获广东省医院优秀科主任、东莞市最美医生、东莞市名医。近年来本人带领团队建立慢性肾脏病一体化全病程管理流程、慢性肾脏病人群队列及生物标本数据库,并开展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为临床研究主线,形成了系列临床研究。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省市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省市级科研立项10余项,其中主持的一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J Clin Invest发表论文两篇,影响因子1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