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一种蜱传人新病毒——湿地病毒,在东北地区广泛存在,可导致发热疾病
蜱虫(Tick)是一种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媒介。作为严格的吸血性节肢动物,蜱几乎可以叮咬陆地上所有的动物,且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生活史复杂。这些特点使蜱携带了最广泛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传播40余种疾病(例如莱姆病、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立克次体病、无形体病、巴贝西虫病等),可导致死亡或慢性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19年6月,一名患者在内蒙古一处湿地公园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该患者进行的下一代测序(NGS)发现,他感染了一种以前未知的新型正内罗RNA病毒,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湿地病毒(Wetland virus,WELV)。
该研究于2024年9月4日发表在了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论文题为:New Orthonairo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Febrile Illness。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教授、黎浩教授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金宁一院士团队李昌研究员作为论文通讯作者,张小爱研究员及在读硕士马一丹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报道了在内蒙古一湿地公园发现的一种新型蜱传RNA病毒——湿地病毒(WELV)。该病毒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均有分布,在5种蜱和包括家畜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中可检出。病毒感染患者呈现发热、肌痛、关节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论文中报道的17例感染患者经入院治疗后痊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展了以医院为基础的积极监测,以确定有蜱叮咬史的发热患者中湿地病毒(WELV)感染的流行情况,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团队还从患者中分离出了湿地病毒,并在动物模型上研究其传染性和致病性。
该研究表明,湿地病毒(WELV)是内罗病毒科正内罗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与蜱传播的哈扎拉正内罗病毒基因群(Hazara orthonairovirus genogroup)关系最为密切。
中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17例感染患者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出急性湿地病毒(WELV)感染。这些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头痛、不适、肌肉疼痛、关节炎和背痛,较少出现瘀点和局限性淋巴结肿大,还有一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常规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D-二聚体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从8名康复期患者中采集的血清样本的血清学评估显示,其WELV特异性抗体滴度是急性期患者样本的4倍。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的5种蜱,以及羊、马、猪和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样本中检测到湿地病毒(WELV)的存在。
湿地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从感染患者和蜱中分离出的湿地病毒(WELV)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现出细胞病变效应。而将该病毒注射到腹腔会导致几种小鼠模型的死亡。黑刺粉虱蜱可能是能够通过卵传递WELV的可能媒介。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可能是湿地病毒(WELV)的传播媒介。
湿地病毒在动物模型中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以及嗜群血蜱的湿地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世界)
原文出处:Zhang XA, Ma YD, Zhang YF, Hu ZY, Zhang JT, Han S, Wang G, Li S, Wang X, Tang F, Liang WJ, Yuan HX, Zhao JQ, Jiang LF, Zhang L, Si GQ, Peng C, Wang R, Ge HH, Li N, Jiang BG, Li C, Li H, Liu W. A New Orthonairo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Febrile Illness. N Engl J Med. 2024 Sep 5;391(9):821-831. doi: 10.1056/NEJMoa2313722. PMID: 39231344.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31344/
图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封面图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