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青岛大学师咏勇/李长贵等揭示遗传才是痛风的主要原因,而非饮食等生活方式
痛风(gout)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男性最常见的关节炎,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3-4倍,当体内尿酸盐水平较高时,尿酸盐结晶就会在关节中沉积,从而引起严重炎症,导致痛风发作。人们往往认为痛风是由于生活方式或饮食引起的(例如吃海鲜、喝啤酒),这一广泛流传的说法使痛风患者感到羞耻,导致其中部分患者更可能默默地忍受痛苦,而不去就医以获得降低血液中尿酸的预防药物从而防止病痛。
2024年10月15日,青岛大学师咏勇教授、李长贵教授联合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奥塔哥大学、23andMe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Genetics 上发表了题为: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reveals new pathogenic pathways in gout 的研究论文。
这项在260万人中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显示,痛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而不是患者的生活方式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合并DNA数据集,其中,大约四分之三的数据来自23andMe公司,这是一家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遗传学和预防健康公司。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对260万人(其中包括12.2万名痛风患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深入探讨了人们对痛风的炎症成分原本了解不多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377个基因位点和410个独立的遗传信号(其中149个基因位点以前未在尿酸和痛风中报道)。此外,在对630117人进行的嘌呤代谢研究中,又发现了65个与尿酸水平有关但与痛风无关的位点。该优先级排序方案确定了痛风炎症过程中的候选基因,包括参与表观遗传重塑、细胞渗透压调节以及调控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基因。此外,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提供了克隆性造血异常可能在痛风中发挥因果作用的证据。
这项研究确定了与痛风炎症发病机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分子过程,这些过程适合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免疫基因和免疫通路,为预防痛风发作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治疗途径,希望这些发现能改善痛风患者的治疗。例如,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是痛风的一个新基因,因此,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相关疾病的托珠单抗(tocilizumab,IL-6受体单抗)可能用于痛风治疗。
最后,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大型国际研究揭示了遗传是导致一些人患痛风而大多数人不患痛风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将消除一些围绕痛风的污名化,这是一种有遗传基础的慢性疾病,并不是患者的错。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特定的饮食因素可以引发痛风发作,但根本原因是高尿酸水平、关节内的结晶和准备攻击这些结晶的免疫系统,遗传因素在所有这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生物世界)
原文出处:Major TJ, Takei R, Matsuo H, et al.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reveals new pathogenic pathways in gout. Nat Genet. 2024 Oct 15. doi: 10.1038/s41588-024-01921-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406924.
图文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