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专栏】10月18日世界乳腺癌宣传日丨乳腺癌与牛奶的纠葛,想说爱你很简单!
2024-10-17
151

学术部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10月18日世界乳腺癌宣传日
牛奶,想说爱你很简单!

牛奶是陪伴人类时间最长的其中一种食物,有证据表明,最早的奶牛饲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的中东地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走进任何一家商店,不同种类的牛奶堪称琳琅满目。

牛奶,有“白色血液”之称,《证类本草》认为:“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每天喝一杯牛奶,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预防骨质疏松。不过,普通百姓中流传着一种说法,每天喝牛奶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导致部分人对牛奶“想爱,不敢爱”。

这是真的吗?


牛奶里面有什么?

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搞清楚能不能喝牛奶,首先要知道牛奶里面有什么?

在不同国家/地区,牛奶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是分为全脂、低脂及脱脂牛奶。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脂类物质的含量,其余成分大体相当。
  • 全脂牛奶:脂肪含量在 3.0%以上

  • 低脂牛奶:脂肪含量在1.0%~2.0%

  • 脱脂牛奶:脂肪含量在 0.5%以下



针对全脂牛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提示,87.5%是水,约3.0-0-4.0%是脂类物质(甘油三脂、脂溶性维生素等),平均3.0%是蛋白质,乳糖及矿物质占5.2%左右。






牛奶有激素吗?有,但是含量极低!





既往的研究针对市场上的常见牛奶进行雌酮(estrone,E1)、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进行测量。其结果显示,不管是全脂牛奶抑或是脱脂牛奶,里面均可检测到雌激素的存在,并牛奶中脂肪含量越高,雌激素水平也随之升高。我们平时最常饮用的全脂牛奶的E1与E2含量水平最高 (E1浓度:7.9 pg/ml, E2浓度: 1.1pg/ml),是脱脂牛奶的2倍以上 (E1浓度: 2.9pg/ml, E2浓度: 0.4pg/ml)[1]

 

但是,俗话说得好,“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该研究中,研究结果的计量单位是pg(皮克)。什么是皮克? 皮克,一个重量单位。

我们一起来看看与日常生活中常用重量单位(克)的关系: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1微克=1000纳克,1纳克=1000皮克。

就是说,1皮克相当于1万亿分之1克

举个通俗例子:

据不可靠的热心群众说,阿里**的创始人马爸爸的财富有3000亿人民币。

如果他将“1万亿分之1”的财富送给你,你的身份将会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人,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名普通打工人。因为,你只得到了3毛钱!


因此,牛奶制品的雌激素浓度很低如果按日常牛奶的饮用量(250-300ml)折算成总量的话,约是0.7-1.4ng/次。正常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是随着月经周期及月经状态呈现动态变化,与体内生产的雌激素量相比,牛奶及奶制品经吸收入血并发挥作用的雌激素类物质是微不足道的。




牛奶会不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



古人有云: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肯定有人说,“蚊子肉也是肉啊,尽管每次饮用牛奶时进入消化道的雌激素量很低,但是一年365天,累积起来也不少呀,我们能够不担心吗?”

这位同学的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们要承认,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实验准确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蚊子肉“太小了,做不出来……

那咋办?还有另一个秘密武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不同的牛奶饮食习惯的人群与地区的乳腺癌发生风险,从而推测两者的相关性。


重要的答案放前面:目前,尚未明确证实牛奶会显著提高乳腺癌发生风险

2020年,美国洛马林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对5.3万名女性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其指出“每天喝1/4至1/3杯的牛奶,乳腺癌患病风险可增加30%;每天1杯牛奶,患病风险将增至50%;如果每天喝2-3杯,患病风险将高达70%-80%”[2]。但是,仔细研读研究内容就会发现,该研究纳入的人群是美国的中老年女性,平均年龄是52.7岁,并且非洲裔人群占27%。同时,其真正表达的研究结果仅仅是“较多的牛奶摄入与较高的乳腺癌发病率存在相关性”,并无法证实两者存在因果联系,关联性不等于因果联系。

同时,有另外研究则指出,日常牛奶的摄入与乳腺癌的患者风险并无直接相关性,甚至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在一项针对27-44 岁的育龄期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共纳入了9万名女性并调查乳制品消费情况。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育龄期女性的饮用牛奶及奶制品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3]。另外,有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2 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及5项病例对照研究,其结果提出,与每天低于 400 克的奶制品摄入相比,高奶制品摄入量(每天 > 600 克)和适度奶制品摄入量(每天400~600 克) 人群的乳腺癌患者风险相对下降(降低10% 和 6%)[4]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但是研究结果均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各项研究中的受访人群、年龄、饮食习惯等差异,同时乳制品的来源和品种也有区别。

201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推出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这个报告基于数百项研究结果及5100万人的数据,其中包括350万癌症病例,并结合了有关癌症风险的累积和最先进的证据,梳理了究竟哪些能致癌、哪些能够预防癌症。对于绝经期前女性,剂量-反应荟萃研究结果提示日常饮用奶制品可能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证据仍有限;对于绝经期女性,日常饮用奶制品与乳腺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所以,以上的研究仅仅是调查牛奶及奶制品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尚未明确的证据证实牛奶与所有年龄阶段的女性人群的乳腺癌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喝多少?怎么喝?



纵观不同国家/地区的膳食指南,均推荐牛奶及奶制品作来日常推荐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中指出,改善膳食模式(结构)、均衡饮食和增加运动量能增进个人健康、增强体质,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主要提供蛋白质、钙和维生素B1、B2等,是膳食中钙、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乳类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因此在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很高。奶类及其制品摄入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建议我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及奶制品。



之前提到,牛奶可分为全脂牛奶、低脂牛奶及脱脂牛奶;除此之外,还有酸奶、黄油、奶酪等奶制品。 酸奶是指以生牛乳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成的发酵乳制品,将乳糖、蛋白质、脂肪进行降解,可溶性钙和磷的含量会提高。奶粉是牛奶的一种最佳保存方式,对于缺少鲜奶的地区和特殊营养人群来说,奶粉是一种最佳选择。一般 25~30 克奶粉就相当于250 克鲜牛奶提供的蛋白质和钙。配制型的含乳饮料,属于含糖饮料,其营养价值不高。

美国膳食指南推荐,尽量选择低脂且低糖的乳制品,不建议选择全脂乳制品。认为全脂乳制品是饱和脂肪的来源之一,对血脂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美国人群与中国人群的日常饮食习惯相关甚远,美国人除了日常饮食大量的乳制品,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明显高于中国地区人群。



2018年发表于Lancet杂志的PURE研究,针对美国的膳食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纳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共13万余名参与者,通过社区家庭问卷调查,收集不同类型乳制品的摄入量,分析研究乳制品摄入量与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将乳制品进一步细分为全脂和低脂,评估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与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牛奶或酸奶的摄入(>1份/天 vs 无摄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黄油摄入不仅不能降低,反而略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低脂、脱脂乳制品相比,全脂乳制品的摄入并未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5]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鼓励“把牛奶当作膳食组成的必需品”,“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100g鲜牛奶 = 100g酸牛奶 = 12.5g奶粉 = 10g奶酪)”,“超重或肥胖者宜选择饮用脱脂奶或低脂奶”

不管是鲜牛奶或者是酸奶,都是合适的日常膳食补充。要选择哪一种奶,仅需根据个人的需求及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即可。无论是乳腺癌患者还是其它肿瘤患者又或者普通人群,选择奶、奶制品的依据是一样的。但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应当选择选用酸奶,因为牛奶中的乳糖会令该部分人群的肠道不耐受而出现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者更适合饮用酸奶,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牛奶的大部分蛋白质被水解成不易致敏的氨基酸和多肽。


所以,牛奶,想说爱你很简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PAPE-ZAMBITO D A, ROBERTS R F, KENSINGER R S. Estrone and 17beta-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in pasteurized-homogenized milk and commercial dairy products [J]. J Dairy Sci, 2010, 93(6): 2533-40.

[2] FRASER G E, JACELDO-SIEGL K, ORLICH M, et al. Dairy, so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ose confounded milks [J]. Int J Epidemiol, 2020, 49(5): 1526-37.

[3] FARVID M S, ELIASSEN A H, CHO E,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in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8, 27(5): 575-84.

[4] ZANG J, SHEN M, Du S,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in western and asian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Breast Cancer, 2015, 18(4): 313-22.

[5] DEHGHAN M, MENTE A,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dairy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21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Lancet, 2018, 392(10161): 2288-97.





作者简介


任黎萍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医院乳腺二科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乳腺恶性肿瘤的根治、保乳、整形等手术;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